立秋过后,暑热渐退,秋风带来丝丝凉意,让人尽享秋高气爽的惬意。但 “秋老虎” 仍未远去新影宝,此时若不注重调养,脾胃虚弱、秋燥侵袭等问题便容易找上门。中医常说 “黄色入脾胃”,顺应节气吃对黄色食材新影宝,正是养脾胃、防秋燥的好方法。今天就为大家推荐 “秋日 5 黄”—— 黄桃、板栗、南瓜、小米、黄豆,每一种都营养丰富、功效独到,还附上简单易做的家常菜谱,快为家人安排起来,用美食守护秋日健康!
一、黄桃作为《黄帝内经》记载的 “五果” 之一,黄桃富含有机酸与膳食纤维,能促进消化、改善夏季贪凉导致的脾胃虚弱;其充足的水分和糖分可补充秋燥流失的水分,缓解口干舌燥,是初秋健脾润燥的优质选择。
推荐菜谱:黄桃罐头
展开剩余84%食材
黄桃、冰糖、白糖
做法
用盐水搭配牙刷搓洗黄桃表面绒毛,冲洗干净后对半切开,去核、削皮;削好的黄桃浸泡在凉水中,防止氧化变色。 干净玻璃瓶与盖子用开水烫洗,晾凉备用;将黄桃装入瓶中,每瓶加两小把冰糖、两勺白糖,再倒入九分满的凉白开。 盖上瓶盖(不拧紧),冷水上锅,水开后蒸 15 分钟;取出瓶子趁热拧紧盖子,倒置放凉,凉透后再放正,黄桃罐头即可完成(此方法还可制作苹果、梨、山楂、橘子罐头)。二、板栗板栗有 “肾之果” 的美称,含充足碳水化合物,能为身体提供秋日所需热量,帮助滋补肝肾、改善腰膝酸软;其性温味甘,还可健脾益胃,适合脾胃运化能力差的人群适量食用。
推荐菜谱:板栗烧鸡
食材
鸡肉、板栗、葱、姜、八角、香叶
做法
板栗表面划十字口,在清水中浸泡半小时,剥去外壳;鸡肉切成块,冷水下锅,加葱、姜、料酒焯水,捞出后洗去浮沫备用。 起锅烧油,放入冰糖炒出糖色,加入鸡块翻炒均匀;加 2 勺生抽、1 勺蚝油、半勺老抽及适量盐,继续翻炒至鸡块均匀裹上调料。 倒入葱、姜、八角、香叶翻炒出香味,加开水没过食材;煮开后转小火焖煮 40 分钟,放入剥好的板栗,再焖煮 15 分钟,最后大火收汁即可出锅。三、黄豆黄豆全身是宝,富含优质植物蛋白、钙、磷、铁等矿物质及大豆异黄酮,能健脾宽中、润燥消水,为身体补充秋日所需营养;其可加工成豆浆、豆腐、豆皮等多种食材,常吃能增强脾胃功能,改善秋燥引起的口干、皮肤干燥等问题。
推荐菜谱:黄豆焖排骨
食材
黄豆、排骨、姜、蒜、桂皮、香叶、冰糖
做法
排骨用面粉抓匀,清洗干净;锅中不放油,将排骨放入干锅煎至两面金黄、微微出油,加入冰糖炒至排骨上色。 放入姜、蒜、桂皮、香叶炒出香味,加黄酒、老抽、生抽翻炒均匀,再加入提前泡好的黄豆继续翻炒。 加开水没过食材,捞出表面浮沫,加盐调味;小火焖煮 40 分钟,夹出桂皮和香叶,转大火炖至汤汁浓稠收汁,即可出锅。四、小米小米被誉为 “五谷之首”,富含 B 族维生素、膳食纤维及多种矿物质,能健脾和胃、补益虚损,对秋日常见的脾胃虚弱、消化不良、食欲不振有很好的调理作用;其煮成粥或制成糕点,口感温和,还能滋养津液、缓解秋燥。
推荐菜谱:小米凉糕
食材
小米、南瓜、糯米(100g)、水(150g)、少许糖
做法
小米加水蒸熟;南瓜蒸熟压泥,与小米混合加少许糖搅匀;糯米加 150g 水和少许糖,上锅蒸熟备用。 容器铺保鲜膜,依次铺一层小米南瓜泥、一层熟糯米、再一层小米南瓜泥。 放入冰箱冷藏定型,定型后取出切块,即可享用软糯清甜的小米凉糕。五、南瓜南瓜富含 β- 胡萝卜素(可在体内转化为维生素 A)、果胶及多种维生素,能保护胃黏膜、促进肠道蠕动,帮助调理脾胃功能;其软糯香甜的口感易于消化吸收,还能补充水分,缓解秋燥引起的身体不适。
推荐菜谱 :南瓜厚松饼
食材
南瓜(100g)、鸡蛋(1 个)、白糖(10g)、酵母(2g)、牛奶(180g)、低筋面粉(120g)
做法
100g 南瓜蒸熟后压成泥,加入鸡蛋、白糖、酵母、牛奶、低筋面粉,充分搅拌均匀;盖上保鲜膜,发酵至体积变为两倍大。 发酵完成后,搅拌面糊排出空气;平底锅不刷油,舀入适量面糊,小火煎至表面布满气孔。 在面饼上撒上芝士碎,将面饼对折,继续加热至芝士融化,南瓜厚松饼即可出锅。发布于:广东省聚富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